2)第154章 秋思_寒门骄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第二场考试之人,并且也参加了昨天的诗会。

  一路上,众人先还是讨论刚刚过去的考试,谈到考试,叶小丰注意到那曾英燮特别沮丧,一路上都没有说什么话。

  叶小丰便主动问曾英燮道:"曾兄,我怎么见你一路之上都是一言不发,莫非有什么心事?

  曾英燮苦笑着道:"还不是因为考试没有考好?那道算术题,我竟一点思绪都没有,连一个字都没有写,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过?

  叶小丰道:"这就不必了,那算术题不容易,没答出来的人何止是你?

  周惟聪突然插话道:"曾兄昨天不是也参加了诗会吗?我们就要学凌伯鸿那种豁达的情怀,珍惜当下,莫问前程,更不要为过去了的事情担忧。

  叶小丰忙问道:"凌伯鸿是谁?

  "哎呀,叶兄昨天没去参加那诗会可惜了,凌伯鸿昨天在诗会上做了一首诗,令我等佩服不已。

  于是,他们就将昨天诗会上的一些事情讲给叶小丰听。

  当时有人提出来,要以"前程"为题,写一首诗,抒发各自的情怀。

  因为都是刚刚参加完考试,最后一道数学令很多人心情不好,悲观失望的情绪弥漫,很多人都对未来感到一片迷茫,竟没有几个人有心思动笔。

  那凌伯鸿见此情形,拿起笔来,作了这样一首诗,众人当场叫好。

  天高地阔海无垠,路远山长水有声。莫道前途多叵测,且行且惜此光阴。

  叶小丰仔细品了一下这首诗,虽然语句平平,然而还真是有意境。

  先用天地海和路山水的自然现实,表达了诗人用豁达和宽广的心怀看向未来,然后以一句且行且惜此光阴来与诸君共勉,表达了要以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当下,莫问前程的情怀。

  当下是真实的,前程是虚无飘渺的,真是一首切合时下考生心境的好诗。

  叶小丰默默记住了这个叫凌伯鸿的人,希望有一天能与他相识。

  众人一路谈笑风生,中午又在一沿途的农户之家吃了午饭,稍作休息后接着赶路,花了近四个时辰,太阳都要下山了,众人才到了石牛县陶鹏远和陶鹏飞所在的村子高桥村。

  听陶鹏飞介绍,他们村之所以叫高桥村,就是因为他们前面那小小的木桥而得名。

  众人看去,只见这里有一条小溪,流水潺潺,虫鸣鸟叫。小溪的上面,是用一些木头搭建的一座小桥通往村中。

  马车不能过桥,只能停在小溪的这一边,众人下了马车。虽然太阳快下山了,可天气还是有一些温度。

  与苏家庄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那种乡村美景,横亘在对面小山脚下的,大都是一间间低矮的茅草屋,田间里,都是戴着斗笠,赤着上身,正挥着锄头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黑黝黝的皮肤,仿佛能将太阳光反射出来。

  "你们看……

  曾英燮突然指着小溪对面一个骑着马,头戴方巾,从远处飞奔而来之人,那人到了对面桥头,翻身下马,立在小桥的那边,正望着叶小丰他们这些人,似乎是在考虑要不要让叶小丰他们先过桥。

  而叶小丰他们下了马车后,此时正在一棵桥头的古树之下乘凉,微风吹过他们的脸颊,竟感到有一丝丝的凉爽。

  众人一边乘凉一边讨论着对面的人是什么人。

  正在这时,他们头上突然传来几声"哇哇哇哇"地叫声,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只乌鸦从头上鸣叫着飞过,不禁感到一阵害怕。

  乌鸦叫在这个时代人的心中,那都不是好兆头,特别是他们刚刚参加完考试,乌鸦又出现在他们的头顶,难道这预示着他们这次考试的结局不会太好?

  众人心情郁闷,更加担心自己这次院试能不能过了?

  见此情形,叶小丰不由自主地缓缓念出一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听叶小丰只是自言自语地就念出一首诗来,众人立即忘记了刚才乌鸦叫声的苦闷,忙问叶小丰,这是一首什么诗,诗名叫什么。

  叶小丰这才醒悟过来,道:"这不叫诗,是一种叫天净沙的散曲,因我见到眼前的景像有感而发,不由自主便念出来了,题目的话,就叫"秋思"吧!

  "好,好一首"天净沙.秋思"。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