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3章 朝堂纷争(一)_寒门骄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仍按去年征粮,将加剧百姓饥荒。臣闻陕西有反贼,乃是由一群饥民抢夺富户粮仓而始,而后愈演愈烈,乃至抢夺官府粮仓,若是今年粮税不能有所递减,恐造成其余地方亦生饥民,饥民一多,反贼势必愈多,如此,反成大患。

  黎国民偷偷白了于世贤一眼,这个于世贤,最近好像是专门与他这个顶头上司扛上了。

  兵部尚书顾秉义上前:"臣以为于侍郎所言极是,臣附议。

  户部尚书李向荣没想到最需要粮食的顾秉义反而反对征粮,不由心里十分不痛快。

  你要粮要钱之时,只知道向户部伸手,这些年就你们兵部花销最大,你作为兵部尚书不帮忙争取征粮,反而要唱反调。

  于是他直接问顾秉义道:"顾大人,若是你要出兵陕西,户部缺粮缺钱,你当如何解决?

  顾尚书道:"李大人,解决钱粮之法,不唯有加征粮税一

  途,众大臣群策群力,总能找到解决之法。如今百姓因去年加征粮税,很多人家早已断粮,好不容易熬到了秋收,若是再如去年一般收粮收税,百姓见不到希望,无异于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李向荣愤怒地道:"好,既然顾大人如此说了,只要能解决我们户部和皇上内帑之中所缺粮税,我亦希望能在去年之基础上减征粮税。皇上,不如就依顾大人所言,今天的朝会就群策群力,在减轻百姓负担之基础上想想如何征收钱粮。

  皇帝点了点头道:"嗯,就依顾尚书所言,诸位大臣皆是饱学之士,想必想出一个既不用向百姓加征,又能解决朝廷之策来。有哪位爱卿先说?

  朝堂之上,上百官员,却再无人上前。

  皇帝心想,平时这些人若是进行党争,那个个都是能言会道,典故、道理每人都能讲一大堆,到真正要解决朝廷困难之时,却都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案。

  见没有人回答,皇帝又说道:"剿灭陕西反贼,和如何解决粮税都是目前之大事,诸爱卿若是有好的主意,能既不引起民变,又能解决粮税之困,当属立功,若是方法甚妙,朕可以应允加官一级。

  可朝堂之上仍无人应答。

  皇帝开始点名左都御史周致远:"周爱卿,你在弹劾官员之时,思维极为敏捷,不如将这思维用于帮朝廷解决粮钱困难如何?

  这是皇帝明显在讥讽周致远只知道内部斗争,若是真有本事,你出个好的主意试试。

  左都御史是朝中言官,历史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言官都是为了纠正皇帝和大臣错误而设的,历代皇帝都对言官尊敬有加,方显得这个皇帝善于纳谏,是个开明君主。

  随后就出现了朝堂不杀言官的规矩。

  所以这些言官议政是最大胆的,有不少人还以敢于挑皇帝的错,逼皇帝改变主意为荣。

  有的甚至还以死谏为荣,即他说的皇上若听不进去,他愿意撞死于朝堂之上,以博得一个忠臣的美名。

  今天皇帝这样说,明显是有些厌烦周致远他们这些言官了。

  周致远听到皇帝这样一说,立即反驳皇帝道:"皇上,臣乃都察院左都御史,职责便是监察百官,为皇上正视听。皇上不敢正视问题,执意任张右侍郎为代任尚书,已是不能令群臣信服,现在故意再扯上粮税之争扯开问题,臣以为,朝议应该一个一个解决,先谈完张右侍郎代任尚书之职,再议粮税之事。

  叶小丰在下面不由得好笑,这些大权在握之人,到这个时候,还在计较个人职权范围内的事,不为大局着想,还在呈口舌之争。

  不料,叶小丰这不经意的微笑,虽然站得很远,仍然被皇帝看到了。

  皇帝也不管周致远了,反而看向叶小丰道:"营缮清吏司叶爱卿,朕见你似有话要说,不如前来说说你的想法如何?

  叶小丰没想到皇帝突然让他答话,只得从后面上前,拱手回答:"皇上,臣位卑言轻,岂敢妄议?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