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2章 河东猛虎,反噬其主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划分,也按筹划好的方案完成。

  皇帝兵锋正盛,倒没有什么阻碍。

  剑南东川更名为益州,辖十二郡,九十七县,刺史为原谏议大夫孙偓。

  剑南西川更名为蜀州,辖十一郡,七十五县,刺史为崔安潜。

  各郡郡守,各县县令除了附逆的,基本没动,李晔又设左右观察使,检举不法。

  诸事项有条不紊的进行。

  十一月戊丑,宜出行。

  在临行前,李晔召孙偓、崔安潜道:“两川新定,非重臣不能抚镇,朕让你们远离家人,来到千里之外的这里,实在是因为社稷弥艰,重任不敢轻托他人啊?”

  两人皆道:“陛下,臣等必定殚精竭虑,以报皇恩。”

  “大乱之后必有匪患,此朕一忧也,土地荒芜,无人种植,这是朕第二忧的,民心不稳,官员懈怠,这是朕第三忧的,益、蜀二州之事,尽托两位爱卿了。”

  孙偓道:“陛下请宽心,劝课农桑,导百姓各司其业,教化百姓,稳定地方,整肃吏治,这是臣的职责所在。”

  “有孙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李晔对孙偓还是有些期待的,对他的评价就是不古板,脑子活,行事稳重。

  孙偓的家世很是显赫,他的舅舅于琮是懿宗时的宰相,他的舅妈是平相公主,他的父亲是天平军节度使。

  若是别人有这些个后台,早就在长安横着走了,可十三岁的孙偓,带着弟弟们离开家乡。

  来到长安拜见他的舅舅于琮,可第一次见到他舅舅,孙偓连国子监都不上了,直接领着他弟弟跑路。

  他弟弟不明白为什么?问他,孙偓道:“舅舅身为宰相,仍口不择言,轻易许诺,时间长了,必有大祸啊!”

  果然,小孩子一语成谶,几个月后,他舅舅就被抓了,流放岭南。

  所以作为大人,一定要管好自家孩子,千万别乱说话。

  而孙偓自离开长安后,苦读二十余年,在三十五岁之时,一举中得状元,也算得偿所愿了。

  再一次来到剑门关,左右镇武军士卒多有不舍之意。

  李晔摇摇头,这也是他不愿在地方上招兵的原因。

  士卒思乡心切,战力能保持多少,需要多长时间调整,皇帝陛下也没有底。

  “哥,这次出去,还能回到家乡吗?”

  被问的军士摇摇头。

  他怎么知道。

  有人忍不住哭泣出来。

  李晔想着要不要把这些士卒的家人迁到长安,想想也是摇头,千里之遥,耗资巨大,不切实际。

  和镇武军不一样,左羽林军则是欢声笑语,这个时候出发,还能赶回长安过上元佳节。

  左虎威军动静倒不大,大多人都没有亲人在长安,少部分在长安成家的军官倒是急切的很。

  李晔走在栈道上,对敬翔道:“如今招募兵卒,除非死亡、受伤或者年老体衰不能用者,余者都不能离开军营。

  朕想着士卒服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