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4章 江南丰收_晚唐: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些零碎的钱拿。

  新都的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各地的秋季赋税也陆续收上来,江南确如李晔所料,可以种两季水稻,而在江西,甚至可以种三季,但因为土地肥力的原因,三季的产量并不高。

  农司的官员奔赴各地,教各地的百姓如何沤肥。

  在大田边上,挖一个一丈见方的肯,将淤泥、青草、人和动物的屎尿放在坑里沤成水,开春的时候,将肥水浇到地上。

  这是在大明宫摸索出来的经验,沤两个月的肥水浇到地上,产量可以提高不少。

  大规模的整治贪墨,并没有给大唐带来什么乱子,相反,因为匪患一除,加上丰收,江南有大治之像。

  何谓大治,没有兵乱,百姓丰衣足食便是大治。

  在李晔看来,大唐的百姓还是很好治理的,只要不被逼的没有活路,一般是不会出乱子。

  来自荆襄的船只将江南诸地的粮食,一船一船的运到扬州仓,看着这一船又一船的粮食,刺史崔道贵忍不住激动起来,他对身边的司仓官道:“刘司仓,你可曾见过此等奇景?”

  刘丙乙摇摇头道:“从来没有过啊,从黄巢之乱开始,漕运阻塞,江南粮食走洛水往汉中,扬州仓渐渐废弃不用,又遇诸镇攻伐,陷于孙儒,民多不耕种,饿殍满地啊!”

  这才多长时间啊,两年前的扬州,还是地狱啊,孙儒攻伐杨行密的时候,将扬州劫掠一空,连三岁的孩童都被抢去当军粮,除了一些躲到芦苇水泽,山里面的人,其余的很少有活下来的。

  “你看看,这得有多少粮食啊?”

  “运到扬州的就有一百万石了,后面的船都没有停息的样子,怕是两百万石的粮食都不止啊!”

  两百万石,两百万石!

  从江南到汴梁的漕运,可不是一条船直接开到汴梁。

  是分成数段的。

  因为大运河还有泗水汴河都有通航期,在通航期可以通航,其余时间水浅不能航行。

  整个江南的漕运都是从长江运到扬州仓,然后由扬州起运,由大运河的内河船运到淮河,到泗州仓,这是第二段。

  而第三段,则是从泗州起运,可以直通汴梁。

  若是运到长安,就苦了,需要在汴梁设粮仓转运,通过黄河漕运,运到三门峡,三门峡水流喘急,不能过船,在三门峡再转陆路,转运数百里,到潼关,到了潼关,再转水路,由内河运到长安,再转陆路几十里,方能到官仓。

  比如一百石粮食,从江南运到汴梁,一路漕运,能运八十石到汴梁,而运到长安,一百石粮食能剩下二十石就不错了。

  要知道陆运比起漕运,损耗要大了数倍。

  来自江南的海量粮食,几乎在一夜之间,将粮食的价格打到两百文以内,当然比起太宗年间斗米四文还是高了不少。

  不过,在大唐这么长时间,李晔也是怀疑,他的老祖宗唐太宗李世民也有可能是吹牛的,一斗米十五斤左右,才四文钱,一石粮食才四十文,这价格怎么看都有些不真实啊!

  大唐的历史上,如他这朝,粮食如此丰收的吗?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