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八章米高梅_我的199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型娱乐方式的兴起,分走了大量的观众。

  到五十年代,电影观众比四十年代少了一半,独立制片人及经纪人也开始兴起。

  最后,带领米高梅走向辉煌的梅耶在1951年被迫离开了米高梅。

  他的电影主张是娱乐大众,而公司董事会对他的怀疑却与日俱增。

  到五十年代初,他与自己的助手道尔.夏里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最终董事会决定留下夏里而让梅耶走人。

  内忧外患之下,尽管在50年代米高梅拍出了《一个巴黎人在纽约》和《雨中曲》这些口碑极好的卖座歌舞片。

  但到了1957年,公司还是第一次出现了亏损。

  1960年,米高梅被迫与所有的签约演员解除了合同。

  这一时期,米高梅最成功的影片是歌舞片《琪琪》,这部影片是米高梅最后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歌舞片。

  1959年,米高梅翻拍了史诗片《宾虚》,这部由查尔斯赫斯顿主演,耗资1500万美元,耗时四个小时的巨片也大获成功,获得了11项奥斯卡奖,这一记录至今没被打破。

  但《宾虚》也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就是米高梅从此每年只能拍摄一部超大制作,包括《王中王》、《启示录四骑士》和《叛舰喋血记》,而任何一部的失败就将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大制作只能偶尔为之,在随后的10年里。

  米高梅虽有《西北偏北》、《青楼艳妓》、《洛丽塔》、《日瓦格医生》等佳作,但仍连年亏损。

  不断走下坡路的米高梅已经不是非卖品。

  所以在1967年,来自加拿大的投资商埃德加布隆夫曼买下米高梅,但他不善于经营娱乐事业,两年后也就是1969年又把米高梅,转卖给了拉斯维加斯的赌业大亨的百万富翁科克柯克里安。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