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章中芯国际的谈判_我的199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0章中芯国际的谈判

  如果能收购这些海力士的专利,以及制造工艺,能为中芯国际节省至少3年时间,并赶上主流芯片厂商的发展,意义非凡。

  微微吸了口气,冷静下来后。

  “徐先生,想要绕过《瓦森纳协定》,把这些技术出口到华夏,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个需要我们双方的努力。”徐良笑道。

  现在华夏跟美国正处于一个蜜月期,再加上他在美国的人脉,通过的希望很大。

  而且中芯国际的股东中还有高盛、华橙国际、恩颐投资、芯成半导体、摩托罗拉等美国资本,以及伟创力、德意志管理基金、祥丰投资等国际资本。

  张如京点了点头,中芯国际有十六个具备影响力的大股东。

  如果公司能更进一步,创造更高的营收,也符合他们的利益。

  最关键的是90纳米虽然是全球主流CPU生产工艺,但已经算不上最新了。

  没有威胁到西方的科技霸权。

  “徐先生,为什么海力士会卖出这些资产?”

  “很简单,海力士债台高筑,为了还债,想卖掉他们所有的非存储芯片业务。CPU业务是重中之重。

  另外,请张先生放心,只要能让美国方面通过,海力士的CPU业务就会卖给中芯国际。”

  海力士跟汉华联手在无锡投资芯片厂的事他也听说了。

  所以他倒不怀疑徐良的话。

  “徐先生打算把CPU业务卖多少钱?”

  “15亿美元。”

  张如京眉头一皱,摇了摇头。

  “太高了,我们最多能接受6亿美元。”

  徐良笑了笑,老张看着面善,但看起价来却毫不手软。

  “张先生,6亿是不可能的。这样吧,我再退一步,14亿美元,我们不需要现金,可以全部变为中芯国际的可转换债券。”

  张如京心中一动。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用动用中芯国际宝贵的现金流。

  只需要每年支付一定的利息,将来公司壮大了,收入多了,再偿还的话,远比现在更轻松。

  “我方可以接受可转换债,但14亿美元还是太多了。”

  “张先生,我已经让步了。贵方应该表现出一定的诚意。”

  双方唇枪舌剑。

  最后草签了一份协议。

  红岩基金旗下壳公司‘红河基金’把持有的海力士CPU业务所有专利和工艺卖给中芯国际,作价13亿美元。

  中芯国际不支付现金,而是以5年期可转换债代替,五年内只需要支付每年7.86%利息,到期后支付本金。

  谈完了正事,徐良带着张如京在丁香花园转了一圈,中午一起吃过午饭后,便送他离开了。

  看着车子远去。

  “徐总,我们为什么不要股份?”

  “还记得看过的中芯国际资料吗?”

  点头后,吕慧恍然。

  “您不看好中芯国际跟台积电的官司?”

  徐良缓缓点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