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六十七章_带着空间去北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顶点带着空间去北宋!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正月初七开始,朝廷的礼部会试便已经拉开了序幕。

  翰林学士欧阳修、王圭,侍读学士范镇,端明学士韩绛,龙图阁学士梅挚同知礼部贡举。另辟梅尧臣为小试官。

  正月癸未,考生便入闱中,锁院两月之余。

  苏洵、苏轼、苏辙在月底之前便提前入了宫中,而史凌汐、王弗和苏轸则留在汴京城中等他们的好消息。

  朝廷支持欧阳修,特准礼部奏明进士,凡通过会试参与殿试者皆赐予及第,可以说是考生中无上的光荣。

  从去年开始礼部会试便在皇城之中设立了专门的礼部贡院,各名考生从正月初七礼部会试准备开始直至月末都会陆续进入贡院。

  多数外地考生为了不错过朝廷礼部会试有些会提前几月便到汴京城中,像苏洵他们这样的不在少数,可每年礼部会试能够拔尖的多是汴京当地的考生,其中不乏有一些是朝中重臣的儿子或是亲戚。

  至于这其中的缘由,自是不得而知,但不少考生心中都是隐隐有些猜忌和不平的。

  苏轼和苏辙刚踏进贡院的大门,便看见有考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有人还偷偷朝他们这个方向指了指。

  “看,那就是欧阳大人看中的苏家人,怎么看都是乡下来的土包子,一副成不了气候的模样。”其中一名考生声音尖锐的扯着嗓子喊了声,引来一旁数名考生的哄笑。

  贡院为各名考生提供了住所和读书的地方,一来是让考生能够在最后的阶段安心做准备,二来则是为了让他们互相认识,毕竟若是礼部会试及第之人是有参与殿试的机会,能够亲自面见圣上,也是从文人变成官员的大好机会。

  今年的考生有近百名,能够脱颖而出的以后自然是同朝为官,早些认识自是没有什么坏处。

  “要知道我们这里可都是宰相重臣的儿子,难不成还比不上他们几个外来的吗?”就在苏轼和苏辙他们有些怔愣之余,一旁又传来一声嘲讽的声音。

  这人是宰相韩惇的侄儿韩衡,论起官位韩惇虽然不及韩琦,但好歹也是官至宰相,不少人对于韩衡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苏洵已经先回了房间,没有听见他们的话。

  可苏轼和苏辙却听得清清楚楚。

  他们盯着韩衡看了几眼,立时引来刚才那一群考生的围观。

  那位扯着嗓子喊的考生不是别人,他是信王赵止的亲戚李山为,因为信王的面子才进了贡院参加礼部会试,占了一名考生的席位。

  “听说你们和义王走得很近,该不会以为搭上义王就能轻松通过会试了吧?”明明是大冬天,贡院的火炉燃的正旺,李山为偏偏拿着一把扇子装模作样的扇了扇风朝苏轼和苏辙走近了些问道。

  一旁的考生们发出嗤笑声,苏轼和苏辙对望了一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