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24章 迁都_海上升明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御营第二十八镇驻山西,杨展为提督。”

  “原驻绍兴的第二十三镇京营,移驻宣化。”

  “张名斌第十六镇移驻北京,秦翼明第十七镇移驻山海关。”

  总理处会议上。

  皇帝与大臣开始讨论迁都北京,先往京津调四镇兵马过去,接收京津防卫。

  次辅王之仁,协办大学士堵胤锡、瞿式耜和张名振,他们前去北京打头阵,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

  朱以海则预计在九月时迁往北京,到时直接从登州港乘船到天津登陆。四位内阁大臣打头阵,两文两武,加上四镇人马北上,另外水师也将在天津、秦皇岛等进驻立营。

  “山西、河北现在这十镇人马,要如何安置?”文安之请示。

  两地现在十镇兵马,有六镇是从山东河南北上的,也有河北山西义军整编的,以及新降清军整编,这两年一再整编,御营也调去许多将领,但总体来说,这十镇兵马,仍然还是很杂很乱。

  晋冀也不可能需要这么多杂牌军。

  之前朝廷授了这么多番号,也不过是一时权宜之计,甚至也没给多少饷,反正他们自己就地取食,而如今朝廷收复两地,不可能再任由军头们划地食饷。

  “文相可有计划?”

  文安之说内阁有一个初步的计划,“先裁撤部份,年满三十五,以及二十岁以下的士兵,都遣散归农,发给遣散费,让他们返乡安置,并在乡给予优惠变价地,若是愿意去往地广人稀之地落户的,则可以给予更多土地和安家费等。”

  “剩下的符合年龄的,若有自愿退伍的,也予以鼓励,给予遣散费安家费于地方安置。”

  内阁计划是现在的这十镇人马,最终是把保留两镇省营,再保留二三镇的围练屯镇,最终要裁掉一半。

  剩下的这一半,转为省营屯镇团练后,实际上也留不下多少,屯镇团练都带有民兵性质,不需要多少军饷,军官也不多。

  军官留用,士兵裁撤一半左右,其余的转为二线部队。

  这个计划,中规中矩,之前朝廷在其它地方也大多是这样处置地方部队的。

  “朕最近在思考一个事情,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兵者国家大事。军队就如同国家之剑,必然锋利,但又得小心谨慎,这是把双刃剑,处置不好就会伤手。所以朝廷既得有一把锋利的剑,又得小心不能伤手。”

  朱以海提出要部队分成三类。

  第一类就是精锐的野战军团,其下分为御营和京营,驻于京畿要害和边疆要地,实行募兵制,精选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士兵。

  招募发饷,足额足饷足练。

  建立一支能打的职业军队,士兵招募入军后,五年若不能升为士官,就要退伍。而士官为下士中士上士和一二三级军士长,总共两阶六级。

  每级都有服役年限,如果到期不能晋升,将退伍离营。一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