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六一章 对质_民国大间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宁推之是张智忠和孙乐文的同学,父亲是青岛大资本家,同学都称他宁大少爷,他出资帮助张智忠和孙乐文开了这家书店。

  萧军、萧红死里逃生

  与荒岛书店有关的故事还没说完,这里还要说到几位命运与之关联的关键人物。

  1934年,中共地下党姚群逃离日本人控制的东北,来到青岛,加入“左联”。

  随后,挚友萧军、萧红夫妇冒险经大连来到青岛,投奔姚群。两对夫妻在观象路1号比邻而居。当时,萧军萧红都在创作长篇小说,萧军完成了《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生死场》。

  萧军、萧红、姚群故居(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二萧的安全,刚才提到的经营荒岛书店的孙乐文,让二萧把通讯地址写为“荒岛书店”,而不要写上真实住处,这样万一发生了什么问题,国民党当局找到荒岛书店,店方可以说是读者冒用书店名义。萧军按照孙乐文的建议,顺利把《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寄给鲁迅。

  当年的中秋节当天,既是地下党,又是“左联”成员的舒群因叛徒出卖而被捕。二萧因未参加当晚聚会而躲过一劫,在孙乐文的通知和资助下,躲开家门前警察和特务的监视,搭乘一艘日本轮船离开青岛逃往上海,见到鲁迅。

  姚群身份没被识破

  再回到姚群接下来的命运,被捕的姚群恰与高嵩同押一室,高嵩是姚群在东北商船学校的同学,对外身份是青岛市公安局职员,实则受党中央派遣来青岛任中共青岛市高官,重建被国民党破坏的青岛地下党组织。

  由于高嵩与国民党青岛市公安局长王时泽是师生关系,因此囚室的条件较好,可以看书、写字。在高嵩鼓励下,姚群在狱中写下了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所幸敌人未掌握姚群的真实身份和在哈尔滨的活动情况,几个月后他被释放了。而高嵩,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致抗日,通过艰难谈判,11月获释出狱。

  永不消逝的电波@青岛

  原本江苏路、胶州路、上海路、热河路四路交汇处是波螺油子,左行一个急转弯右行,又一个急转弯左行,再经大弯到无棣一路,再到谷底的苏州路,这里地形特殊难以通车,利用这一特点,解放时期,我党在这里胶东路20号甲的一座小楼里设了秘密电台。

  70年代的胶东路波螺油子(图片来源鲁海《老街故事》)

  中共青岛市成立地下电台小组,由吴森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建立电台呼号,编出机要密码。根据上级指示,采取了改装收发报机设备以隐蔽天线等安全措施,用手摇发电机发电。又在曹县路、城阳路做准备了转移地点。

  中共胶东区党委与青岛市委决定,原打入国民党警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