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九章 教育改革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他们有些也各有品级,但严格上来说他们并不是朝廷登记在册的官员,而是林哲私人的幕僚或者商贸区衙门的雇员。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商贸区内除了林哲外。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官员和吏员的,只有雇员存在。严格上来说,商贸区巡警处的处长和普通巡警。在身份贵贱上并没有区别。

  而林哲也是想要把这种商贸区内施行的公务员推广到整个帝国范围内,所以他迟迟不肯确定官员品级,同时在建立中央各部门的时候,采取部、司、处、科、科员这几个等级。同时还推动地方政府仿效中央各部建立各机构,比如最基层的县衙里,把原来的县衙六房等机构改为各科,分设财务科、民政科、巡警科、教育科等科室,以往的书办吏员清一色改为科员,科长之类的职务名称。

  这种变动极大的官制改革如果是放在一个成熟国家里是很难施行的,但是在刚成立,一切都算得上从零开始的中华帝国里,却是一切皆有可能,林哲可以大胆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制定理想的各项制度。

  不过公务员制度相对于以往的官吏制度有着极大的好处,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麻烦,那就是对公务员的数量会大大增加。

  虽然说不会太过要求基础的公务员素质有多高,但是最限度也得是读过书,最好是读过新式书籍的人才吧,而各地原来的府学、县学里的学生们如果能够再接受新式教育的话,那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官制改革和教育改革,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官制改革也需要教育改革后的人才补充,而相对于的,教育改革也需要官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吸引学子主动投身新式学科当中。

  只要让广大学子们知道,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学有所成后就能够当官,那么以中国人对当官的极度渴望的传统而言,一大堆的学子会竞争学习新式学科。

  强行让学子们学习格物各科,不如吸引他们主动去学习近代科学知识,而这就是管制改革和教育改革的联合核心。

  基于这种核心,教育部不仅仅创办了帝国大学,同时还筹备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建立新式学堂。

  以原有的府学、县学为基础,把原来的县学改为县小学,府学改为中学,拥有前清生员功名可免试入读县小学,如无前清功名者,也可以自行报考,通过后即可入读小学。

  而中学的话,暂时也对外招生,不过对学业要求就高多了,以后的话还是以小学的毕业生应考为主。

  至于县级以下的官学的话,暂时官方没有计划进行,各地私塾可自行设立教学内容!

  预备大规模办立的县小学和府中学,实际上目前也是个空架子,除了传统的经学。史论、策论外,主要的格物各科都得靠学生们自学。

  为啥?因为没有老师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