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0章:规则,是用来方便人行动的_蓉大爷的逆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震发生的十天后,有人终于禁受不住这样的折磨了,纷纷想要出城避难,毕竟土司不在城中,大巫祝又忙着跟“土王”“白虎神”等上位神沟通,实在抽不出精力来消除灾厄

  言下之意,就是靠你们自己了。

  而且就在几天之后,还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山崩现象,这次因为突发性质更多,因此砸伤了十几个人

  这下子,土民们的心理防线变得更加脆弱了,这一些不好的兆头全在这段时间内碰上了,难道是白虎神对于土民们背信弃义的行为感到愤怒了吗?是当今的土司不值得效忠了吗?

  汉代经学家京房对灾异里认为“山者,三公之位,台铺之德也”。

  但是,所谓“社稷江山”,山与江对应,山又为阳,因此考异邮载“山者,君之位。崩毁者,阳失制度,为臣所犯毁”。运斗枢里载“山崩者,大夫排主,阳毁失基”。

  也就是说,发生山崩现在,是因为臣下强盛而乱君王江山。

  董仲舒认为,山代表江山基础,本身是忠贞的;而山崩就是忠贞动摇远离,说明有叛乱之臣蒙蔽圣主。这个说法,京房也认同,所谓“山崩绝,辅臣去”。

  在古代,遇到山崩后堰塞湖湖形成,君王有一个礼仪。

  关于山崩,很多古籍都提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梁山崩”。

  春秋谷梁传里载“壅河,三日不流,晋君率群臣素服而哭之,河乃流”。

  但是这个礼仪,在刘向着洪范五行传时,他认为“以丧礼泣之,缟素哭泣,然后流,丧亡之象”。

  其子刘歆进一步解释认为梁山,晋国的祖望之地,山崩川竭,所以是灭亡的征兆。

  神州的地理环境,基本上是有山就有水;因此山崩带来的次生灾害就是堰塞湖的形成,古称“壅河”;而之后水量增加,造成水患,这就是“水溃”。

  洪范五行传里说“山者,阳之位,君之象也(一说诸侯位);水者,阴之表也,民之类也。

  崩者,坏沮也;壅者,不得其所也”。其认为这仿佛是“天有所语(征兆)”——人君权威重,将崩坏不治,百姓将不得其所。

  这些观点,在古代最重要的“灾异论”的书籍地镜中也是这个论断:“山崩,人君位消、政暴,不出三年,有兵夺之”。而京房的易传里载“山崩,阴弃阳,弱胜强,天壁亡”。

  同时京房在区分发生山崩的山体时,是属于国君的名山还是属于诸侯管辖境内的小山,他认为“国山崩,君争政,女戚五年败”、“邑山崩,邑有战,主亡,或大水”。如此,基本上把山崩现象都和君王的江山联系了起来。

  结合山崩发生的季节,古代也给出了相应的说法。

  地镜一书载“山春崩,国有伐城;夏崩,人主有亡,天下大水;秋崩,有大兵;冬崩,年中大饥”。

  京房易妖占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