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0 中医选拔赛下_新中医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以蔽之者,惟阴阳而已”。

  有的说得更明白:“良医之救人,不过能辨明此阴阳而已;庸医之杀人,不过错认阴阳而已”。

  日照胸前暖(阳),风吹背后寒(阴)”,千万不要认为阴阳捉摸不着,太玄,不科学。其实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阴和阳的关系大致体现了现代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法则。

  中医望闻问切获得的大量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最后都可以归纳成阴阳两个简单变量。

  阴阳是纲,是原则。而仅有原则,没有具体的操作办法还是不能治病的。

  而五行就是这样的办法。五行最初来自五材,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材料。到了先秦时代,概念有了质的发展。

  具体说来,水有“润下”属性引申为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及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火的特性“炎上”,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昌茂繁盛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木的特性“曲直”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可属于木。

  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均可归属于金。

  土的特性“稼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或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均可归属为土。

  五行学说中,古人以四季为中心,把自然界各种现象统一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四季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影响人体的最强烈的阴阳变化因素。

  不过,一年只有四季,如何与五行相配合呢?古人们把大体夏季后半段即不仅高温而且多雨潮湿这一段分出来成为“长夏”,这样就一年五季了。

  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相应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应于农作物就是“生、长、化、收、藏”,相应于气候特点就是“风、暑、湿、燥、寒”。

  但是,中医对自然界的五行分类最终是为诊病治病服务的。

  因为既然是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五行结构,那么人体也不例外。因而逐渐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脏象学说。五脏的相应五行归类分划是,“肝、心、脾、肺、肾”。

  具体说来,因肝有疏泄作用,喜条达而恶抑郁,“通于春气”,即与春季的生发性质相似,而春属木,故肝亦为木。

  心主血脉、藏神,心脏功能健全,则血液运行正常,精神旺盛,面色红润,“通于夏气”,即与夏季万物茂盛相似,夏属火,故心亦为火。

  脾主运化,食物化生的水态精微从胃入脾后,由脾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和转输全身,供生命活动之需要,“通于土气”,即与土生万物相似,故脾属土。

  肺主呼吸,主肃降,喜通畅、清净,“通于秋气”,即好像秋季之天高气爽。秋属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