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记住生活的诗意_140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霜染得浓醉的枫树,站在鲜绿的青苔中,叫潇潇细雨洇湿她的衣裳。

  薄润的凉风拂落一片叶子,她飘飘荡荡地,匍匐到窗台上面。

  一蓬零散的雨落,和着叮咚的琴声,让人耳朵瞬间一鸣又一静。

  “Amazinggrace,howsweetthesoundthatsavedawretchlikeme。

  “Ioncewaslost,butnowI\mfound,wasblind,butnowIsee……”

  穿着深色绒呢校报的女孩们,身姿像竹节一样亭亭,修长的颈认真直立着,吟唱着清灵静神的圣歌,与飒飒秋雨和谐地呼应。

  一首《AmazingGrace(奇异恩典)》唱完,琴音和歌唱止歇,这音乐教室里,有半分钟没有一点动静。

  音乐老师伊利莎小姐,坐在琴凳上扭回头,微笑着给大家鼓掌,然后给大家讲解不足之处。

  她说二、四声部唱得还是平,所有的音都不该一样地响,对渐强和渐弱的衔接,应该更加自然。

  伊利莎小姐用温婉的声音,点了几个人直接指导,她重新弹动清灵的音符,女生们在琴声中重新开始歌唱。

  等到一节音乐课结束,学生们像潮水一样哗啦涌出。

  教室门一打开,雨声显得更大些,有人抱怨这雨下个没完,跑到新教学楼上代数课,又要把鞋袜弄得湿淋淋。

  伊利莎小姐留住珍卿,关怀她是否生病,说她脸色不好,嗓子也低哑。珍卿说近来总是多雨,她连着几天没睡好。

  实际是她近事情多,思虑也多。

  从玉河街道回来之后,没多久就开学,现在开学已有两个月。

  珍卿看见路上的小孩子,总是想起蓝家兄弟。她找傅律师帮忙,给华界难民局交了份材料,帮蓝家申请到一月一块五的救济金。

  可是,蓝家这样的家庭不知多少,大人拿命去做工挣份血汗钱,懂事的孩子也找散工做,比如卖报、跑腿、做脚力。

  可他们仍是城市贫民,前途是非常灰暗的。

  但少年儿童还在成长,如果有人施以援手,他们还是有一点希望的。

  她跟父母哥姐讨论过,跟荀学姐、苏大姐也沟通过。

  苏大姐、白梅已从女师毕业,也找了正式的学校教书。

  她们白天在外面教书挣工资,晚上还点灯熬油,给那些贫民的孩子扫盲。

  珍卿佩服这种努力,所以经过几番商议,她每月给她们五十块的经费,希望她们的“启明扫盲夜校”,能帮助更多没有机会的孩子。

  这是让珍卿思虑多的事之一。

  还有一件事,是杜教授耗费四年时间,终于完成学术著作《神话通论》。在付梓之前,他找好多人帮他校读,珍卿就是他找的帮手之一。

  珍卿所以被杜教授看重,是因她古代经典读得多,

  请收藏:https://m.mrroaz.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